科研進展
西北高原所藏藥研究重點實驗室在唐古特白刺化學成分和降血糖活性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NTB)廣泛分布于青海柴達木盆地,為藥食同源的野生植物,有很高的經濟、生態(tài)和藥用價值。唐古特白刺化學成分和相關藥理活性值得深入研究。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藏藥研究重點實驗室對唐古特白刺果實化學成分進行了系統(tǒng)的分離純化,從中鑒定了三種新的香豆酰葡萄糖苷衍生β-咔啉類生物堿tangutorid LI-III。首次揭示了該類成分的MS/MS裂解規(guī)律,為該類成分的快速鑒定提供了理論依據。另外,根據分離得到的化合物結構類型,對該類成分在體內的生源途徑進行了合理的推導,并推測他們是在果實中酸性條件下以植物體內含有的色氨酸,葡萄糖和咖啡酸為前體通過一系列反應合成得到。分離得到化合物降血糖活性研究首次證實,depsides和環(huán)肽(cyclo(tyr-tyr)具有顯著的IR改善作用。本研究豐富了果實中β-咔啉類生物堿的結構類型,擴大了環(huán)肽和depsides的生物活性,為唐古特白刺的高值開發(fā)利用提供了堅實的數據支持和科學依據。
相關研究結果以?Ten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three novel coumaroyl glucoside β-carboline alkaloids and discovery of hypoglycemic compounds from Nitraria tangutorum Bobr. Fruit?為題,于3月27日在?Food Chemisty?(中國科學院1區(qū),影響因子8.5)在線發(fā)表。西北高原所岳會蘭研究員為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該工作得到了青海省中央引導地方項目(2025ZY008)的資助和支持。
論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8814625011744
文章摘要圖